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
开设时间:2006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通信工程专业自2006年9月经上海市教委批准后开始面向全国招生, 2022年获批上海市一流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贯彻学校航天航空特色的办学方略,以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中融合通信技术为建设方向,紧密围绕航电信息的产业应用需求,实现基于现代通信技术的飞行器相关控制理论与信息科学交叉。
专业以现代航空科学与信息工程体系为主干组织教学, 重点建设雷达、导航、多传感器融合通信等特色领域,并致力于培养具备空天通信系统控制与信息处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此基础上,专业已牵头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微专业,不断拓展航空电子、控制、信息等领域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推进航空航天、国防科技及低空经济等领域的信息化通信类人才建设。
专业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聚焦空地一体化通信、低空经济等领域,深度融合通信工程、控制科学、电子信息技术等学科,培养具有导航控制、多源信息融合以及飞行器智能控制与信息处理能力的复杂工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依托教师在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处理领域的项目引导,以及校企合作平台和企业实习基地,强化学生在空天通信领域的实践创新能力, 使学生具备无人机控制、信息融合等关键技术技能, 满足民航、航天器通信等行业的工程应用需求。具体包括:
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团队协作能力,在航天通信系统研发、项目管理中担任技术骨干或组织者角色,能够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目标2: 强化国际化视野,紧跟航空通信技术迭代,以“雷达+导航+通信”为核心,掌握航空工程学科基础知识,并考虑社会、环境、政策法规等因素综合分析和解决航空工程领域实际工程问题。
目标3: 以通信工程为基础,深度融合飞行器控制、信息处理与航空航天技术,培养具备空天通信系统设计与信息融合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服务于低空智慧航空、无人机通信等新兴领域。
目标4:培养学生具有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导航算法开发、多传感器融合实验等实践环节,提升硬件设计、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能力,满足通信设备研发、网络优化等实际岗位需求。 依托校企合作和专业教师科研项目,模拟真实工程场景(如航天器控制、低空通信网络部署),强化复杂问题解决能力。
专业聚焦航空航天领域空天地通信与飞行器信息融合技术方向,结合通信工程、控制科学、电子信息技术等学科,培养学生具备航空航天通信系统设计、飞行器智能控制与信息处理能力。专业依托教师科研项目、校企合作平台,以“雷达+导航+通信”为核心培养目标,注重飞行器控制技术深度与行业应用广度的结合,强化学生在空天通信领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基于现代通信技术从事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开发,以及实时数据传输与分析等工作。
专业立足于现代通信技术,结合航天航空领域中飞行器的智能控制发展方向设置课程。 核心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系统设计》、《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无人机通信与导航》和《飞行器信息融合理论及应用》等专业基础和实践应用课程。
专业组建了学科竞赛团队,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项目。通过竞赛和科创项目提高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了一批优秀成果。如第九届“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5G技术大赛上海赛区一等奖,上海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TI)杯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本科组)全国二等奖、“互联网+”上海赛区优胜奖等。专业组建了学科竞赛团队,通过参与“大唐杯”、全国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形成了“理论+实践+创新”的培养闭环,成果涵盖国家级奖项、专利授权及技术转化。 竞赛成绩不仅反映学科实力,也为行业输送了大量具备工程思维与前沿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学生通过竞赛与科创项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产生优秀科创成果, 如“挑战杯”黑科技专项赛恒星级(国赛一等奖)、第九届“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5G技术大赛上海赛区一等奖以及第八届全国三等奖、2024年上海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TI)杯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本科组)全国二等奖、“互联网+”上海赛区优胜奖等。
专业紧密围绕航电信息产业中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需求,联合航天院所、航空企业秉持校企协同制定“双主体”人才培养方案, 实现通信技术与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的深度融合。课程内容对标航空领域技术标准,开设《无人机通信与导航》、《飞行器信息融合理论及应用》等核心课程,融入北斗导航、机载雷达信号处理等实践模块。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专业联合工业中心开展“无人机”创新训练营,促进卓越现场工程师的培养。
专业通过科研项目引导培养学生科创能力。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在航天航空科研领域项目涉及飞机部件可视化智能装配、单片多波束多通道低轨卫星通信SLCSoC、无人机载雷达生命探测仪研发以及四旋翼飞行器控制系统等方向研究取得进展。学生通过参与相关科研项目提升科创意识,并进一步强化通信工程专业在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方向的知识积累和科研能力。
同时,专业通过产业需求驱动课程改革。以航空产业技术演进为导向,动态调整专业方向,强化通信技术与飞行器控制技术的交叉应用。不断强化实践平台与资源整合,积极完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并联合航空科研院所和企业深化学生实践平台,例如与中科院微小卫星研究院联合培养学生,支持学生参与航空通信网络部署、飞行器控制算法验证等项目。
在产教融合的双师型师资建设中,专业教师与航空企业强化科研联系,提升教师飞行器控制与通信技术融合的工程能力。专业与上海百灵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泰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实践教学环节开发、实习基地建设、项目研发等方面开展产教融合合作, 通过“学生走出去,企业导师走进来”的方式,培养航天航空技术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设计研究所、民航公司及其他相关企业从事航空和航天飞行器设计与研究、飞行器控制、飞行器信息处理与传输等方面的研发工作,或者在高等院校、政府部门和军队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教育和技术管理工作。
专业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就业专业吻合度高于80%,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三大通信运营商与信息相关领域企业,以及航空领域相关企业,例如上海外服虹桥人才服务有限公司、中航成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从事与通信和信息技术相关的软硬件设计、开发,以及与航空通信系统工程项目和设备维护有关的管理、运行维护等工作。